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2010/01/29 台南市政府:三協境金華府己丑年慶土祈安入火安座大典

「市定古蹟金華府」定於99年1月31日(日)下午2時整進行安座典禮,由市府許市長添財擔任主祭,王主委永川、市府文化觀光處劉怡蘋處長、中西區黎區長燕玉、林俊憲議員、等人員陪祭(人員名單以現場出席為主),還有金華府修復委員們、地方士紳會同祭祀。本工程設計監造及施工紀錄委託趙崇欽建築師事務所進行,施工單位由正宇營造有限公司得標,決標金額8,742,000元,工期270工作天,於98年12月31日完工。

本廟安座大典儀式於1月27日至31日安排一系列活動,有「置天案奏上蒼」、「廟境煮油逐歲」、「宴王排場」及「秀琴歌仔戲」等,並訂於98年1月31日凌晨三點進行「入火安座」儀式,開啟廟門。

金華府修復工程經費屬「台閩地區古蹟維護第四期計畫」中,由廟方自籌兩成經費,文建會及市府共補助八成,廟方依照政府採購法相關規定辦理發包。符合新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8條「古蹟由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管理維護」的精神,在這次的修復中,廟方凝聚高度共識,學習國際修復觀念,培養管理古蹟之能力,並建立社區營造之實力,最值得紀錄金華府修復委員會積極參與古蹟修復,認同廟宇歷史不是倚靠金碧輝煌的外觀,修復以修舊如舊、古樸特殊為主,這是台灣特有信仰文化與歷史財產,這種「保存古蹟」的風氣,對台灣歷史文化風貌具有助益。

金華府位於舊北勢街上(今神農街),在建築古蹟本體構造上,非宏偉的建築,然其保留清朝五條港街屋民宅空間轉化為祭祀空間的特殊構成,是目前府城僅存少數清朝木構二樓街區中的特殊廟宇空間,三川殿、拜殿及正殿三個層次的傳統格局不缺,牆堵泥塑、龍虎壁、乳釘、木雕均甚為精美,但因久未修繕建築呈現衰敗老舊之現象。本次修護將延聘目前知名的古蹟修護匠師,針對上述具文化資產價值之本體及構件進行細緻的整理,匠師有大木作陳天平匠師、泥塑王武雄匠師等人。

金華府修復委員會 發稿人:許承益
發稿單位: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發稿人:林妮瑱  06-2991111#8493

金華府小檔案:
金華府位於舊北勢街上(金神農街),始建於西元1830年(清道光十年),迄今178年,當時居於北勢街許姓里人70餘名自家鄉福建海澄攜帶來台之文衡聖帝,供奉於一般民宅中,西元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許修德據出三佰元購得民屋(神農街74號,目前為金華府行館),西元1888(清光緒十四年)當地許姓人士捐獻重修,至此方有正式廟宇成立,西元1913年許藏春發起捐金將廟遷移至正對面(神農街71號,金華府現址),西元1914年3月6日竣工,工程費悉由許姓信徒負擔,其中大木作部分由匠師林離先生負責,泥塑及剪黏部分則由安平地區匠師擔任。

金華府前鄰街道,面寬及縱深均不大,但仍維持三川殿、拜殿及正殿三個層次的傳統格局,是台南市少數以「府」為名的廟宇,表達了其屬於王爺廟宇之特質,正殿之中主祀文衡聖帝,左右兩側各為關平將軍與周倉將軍,此三神像為1947年所塑,配祀神為李王爺、黃王爺、馬王爺、七王爺、周王爺、金王爺、蘇夫人及福德爺,今則有馬李黃三王爺及福德爺,拜殿兩側之龍虎堵雖係後來整修之作,但簡樸有趣。

金華府為五條港五大族群許姓的守護廟,屬府城廟宇聯境中的「三協境」,亦為五條港區少數保存原貌之社區傳統廟宇,見證了台南市五條港發展歷史。2002年底臺南市政府審查通過指定為市定古蹟,使特殊的歷史與文化意義受到肯定。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