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中山高斗南收費站,設置的地點其實不在雲林縣斗南鎮,而是在大埤鄉境內,但高公局當初命名時是以區域較大的地名(斗南鎮)為依據,因此才會延用至今,對大埤鄉而言是明顯不公平。高速公路局斗南收費站 成立沿革:依交通部民國67年8月21日交人(67)字第15670號函,奉准於民國67年09月01日成立。民國67年11月1日0時開始收費。於民國98年11月10日為因應地方需求,於車道票亭雨棚上方增設『大埤』看板一面。日前雲林縣大埤鄉老人會長丁一峰、大埤鄉長候選人謝明平向立委劉建國反應,斗南收費站坐落於大埤鄉與斗南鎮的交界處,實質上二十幾公頃是落在大埤鄉的境內(雲林縣大埤鄉尚義村頂巷80號,位於國道1號246.7公里處),建議應於斗南收費站增加『大埤』地名指示牌。今(10)日立委劉建國協同交通部台灣區中區工程處處長許鉦漳、中區工程處斗南段段長胡必祥、斗南收費站站長鄭隆志、曾慶成工程師與大埤鄉民三十餘人,於原斗南收費站辦理『斗南大埤收費站』揭牌儀式。
立法委員劉建國在致詞中表示:選舉到了總是會有人想要收割成果,今天我不是要爭什麼功勞,但是這件事能夠水到渠成完全是大埤鄉老人會長丁一峰、大埤鄉長候選人謝明平跟許多大埤鄉民大家共同努力,在我就任立委之後才能順利促成。我們絕對不能抹滅這些先進的努力,這絕對是有所本的。
立法委員劉建國更強調:地名對於地方推廣有相對的重要性,例如雲林的古坑咖啡、西螺的米和醬油、莿桐蒜頭及軟枝楊桃等等,均是地名與產業的關連,有助於直接的聯想以增加印象,雲林縣大埤鄉的酸菜及斗南的馬鈴薯,均也是台灣產量及品質數一數二的農產品,建議高公局能將酸菜與馬鈴薯農產品,與收費站的地名指示牌結合,增加來往的用路人對於大埤及斗南的印象,且希望能藉此,增加大埤鄉的曝光率進而達到推廣大埤酸菜與斗南馬鈴薯等產品的銷售,並感謝國道高速公路局認同增設。
資料來源:立法委員劉建國辦公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