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年底台南縣市合併與文化資源整併,此次教師研習營之主題為探討十七世紀大台南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研習方式以三場學術演講為主。
第一場由國內知名藝術史專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蕭瓊瑞教授主講「帝國之眼-西方殖民主義下的福爾摩沙」,透過對十七世紀的海圖、地圖、古書圖繪、城堡建築等進行深入的圖像分析與解說,可以了解到大台南地區於十七世紀躍上世界舞台的風貌,以及當時台灣人的形象如何被建構起來,並探討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興建沿革,以及歐式建築風格「鐵剪刀」等對台灣民間及廟宇建築的影響。
第二場為國內南瀛學專家、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翁佳音副研究員主講,將以多面向的方式講述「大航海時代的赤崁小故事」,經由對古地名、海賊、荷蘭東印度公司、漢人、原住民、鄭成功家族等的探討,構織出一幅風趣且深入的社會生活圖像,使聽眾對於許多發生於十七世紀大台南地區的大小事能產生更深的銘印。
第三場則由國內知名考古學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就親身多次於台南地區考古、探勘的經驗,以「內海與外洋-考古學所見之十七世紀台灣南部」為題,介紹史前時代之台灣南部、台江內海之內外環境變遷、考古遺址、原住民舊社等議題;並就地理環境、活動族群、考古證據等各層面,深度剖析十七世紀大台南地區的變遷與發展。最後更將提出有關大台南地區未來考古研究發展的新思維。
承辦單位表示,本次研習活動甫一推出即獲得各縣市各級學校教師、台南縣市文史工作者、關懷鄉土民眾等之熱烈迴響。為使與會者更能感受到歷史文化的氛圍,本次研習特別選定在國定古蹟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辦,使研習者能了解到文化的保存、傳承與創新,是未來大台南地區在文化發展上必須不斷面對的課題,有待眾人的關心與努力。
資料來源:台南縣政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