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恢復了原本清麗的模樣
1.台南運河再生計畫-因為我們找到對的方法使運河的水重生了!!
2.台南運河底泥疏浚工程-運河水質大幅改善,不再產生惡臭。
3.台南運河清流計畫-運河水質淨化,水上運動越來越多人參與。
4.污水下水道建設-台南市公共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普及率至98年底已達21.52﹪,今年已大幅提升普及率11.47﹪,已成長114﹪,為歷年成長幅度最高,全國進步第一的城市。
5.水利防洪建設-低窪地區不再淹水。
6.柴頭港溪排水全面整治-歷經莫拉克颱風豪雨考驗沿線民眾已遠離水患惡夢!!
7.治水防洪績效-全國第一。
市府團隊八年來,營造運河水岸新契機,提升國際都市競爭力,並落實治水防災,使市民遠離淹水惡夢,只要懂的治水親水,未來大台南不只是台灣魚米之鄉,
更會是國際美麗水都。
◎生態-尊重自然生態,因此台南誕生了第八座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
1.灣裡人工濕地-從昔日的廢棄物堆置場,到今日多功能性的人工濕地。
2.紅樹林生態公園
3.湖濱水鳥公園-原為公有棄土場轉變為觀光濕地生態的休閒場所
4.台江國家公園圓夢成立-與台南共生共存共榮,第一個由地方政府催生的國家公園、同時具歷史生態產業三大資源特色的國家公園、台灣唯一兼具海洋與海岸濕地型態的國家公園。
台江國家公園是許市長任立委期間的催生與努力,自1994年立法推動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2007年獲評為國際級濕地,到2009年成立台江國家公園,由地方政府提案推動的首例,也是台灣第一座海岸濕地國家公園,將成為大台南朝向生態城市的重要里程碑。
◎經濟產業-引領大台南走向創新與突破
1.經濟產業建設-南台灣創新園區及台南科技工業區
2.南台灣創新園區-91年3月許市長向行政院爭取推動核准設置南台灣創新園區,傳統產業創新研發成效卓著。
3.台南科技工業區-91年5月爭取推出台南科技工業區「006688土地出租優惠」方案,積極招商引進高科技產業。
台南科工區已有232家廠商進駐,與90年底相比成長6倍,南台灣創新園區進駐廠商122家,創造4.6萬個就業機會,製造業就業人口98年達36.1萬人,96年~98年連續居全國失業率最低,與勞動參與率最高的縣市。
◎交通網絡-暢通脈絡,打造便利城市。
1.生活圈道路建設-開闢16條道路並串連國道8號及86線,使台南對外交通更便利。
2.市區道路開闢-八年來共建設87條市區道路,投入29億元,使市民擁有便利的交通與舒適的環境。
3.橋樑建設8座
4.人行、自行車道-完成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建置或改善約16公里。
5.廣闢路外停車場-8年共增加25,702席停車格位,成長5.1倍。
6.寬頻管道建置工程-已建置200公里,投入經費8億元,讓大台南與世界零時差。
為了建設台南為便利城市,8年來總共投入150億元經費,興建了100餘條的道路,改善了人行、自行步道及停車空間,建置了無線寬頻環境,E化台南,促使府城快速與世界接軌。
◎安平港歷史風貌園區-八年,看見安平重生的感動
1.港濱歷史公園-2005年台灣燈會主燈鳳鳴玉山被留下來成為地標
2.林默娘公園-安平港成為世界知名的親水港灣與地標
3.歷史水景公園-形成歷史文化結合自然環境之休閒場所且回復安平早期水域面貌
4.安平港遊憩碼頭觀夕平台-營造優質之水岸遊憩場所
5.安平樹屋-安平古運鹽碼頭觀景橋完工後維持原有生態環境
推動迄今8年,安平地區一到假日就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的景觀,98年台南市觀光人潮已提升至325萬人,安平港歷史風貌園區將於99年全面完工,未來觀光人潮,將倍增至500萬人,府城將成為是一個兼具歷史,觀光港灣遊憩及休閒購物的樂園。
◎公園、廣場、街道景觀-綠色景觀調解著市民的生活壓力
1.巴克里紀念公園-從垃圾山變自然生態公園
2.台南公園-健康明亮親近的好公園
3.府城入口意象改善計畫-台南驛站之環狀人行廣場
4.後火車站寄大學路西段再造-城市景觀窗
許市長上任即推動綠地倍增計畫,8年新僻了108座公園,目前台南有254座大小公園,綠地面積由141公頃變成283公頃,增加142公頃,並開放公園認養,在社區高認養下,已完成181座公園認養
◎重劃工程、區段徵收-居住品質大改造
1.和順寮農場區段徵收-提供市民具教育功能之生活領域
2.水交社市地重劃區-首創「文化生態」新家園
3.九份子市地重劃-中央水路景觀公園全區配置,以「健康養生」、「親水景觀」二大訴求,規劃為生態親水社區
4.南台南站副都心區段徵收-將東區打造成「南台南站副都心」
重劃及區段徵收促進都市再生,8年來總共投入82.5億元經費,開闢406公頃土地,改善休閒、文化、生態環境,並創造20~30萬人的新居住空間,增加100萬觀光人口商機。
◎公共建築-八年來努力去創造讓市民舒適的空間
1.學校建築-美麗新校園
2.行政建築-安平區公所、衛生所、圖書館、戶政事務所、警察局四分局
3.活動中心興建-興建規劃76座活動中心,全市233里,已223里有活動中心。
4.文化建築-提升文化藝術水準
公共建築拆牆,親民好親近,學校操場開放社區共用,運動方便,一里一活動中心,里民大團結,古蹟不再高不可攀,平易近人,目前拆牆的公共空間、學校有300多點,興建規劃76座活動中心,全市233里,223里皆有活動中心。
◎邁向未來
1.海安路地下街曙光在現-最美、藝術及功能最高的一條景觀步道及立體不夜城
2.橋樑改善-改建違橋,減少颱風暴雨帶來災害
3.柴頭港溪排水整治-柴頭港溪於98年11月底正式截流
4.柴頭港溪排水整治-預計103年可達50﹪以上用戶接管普及率之目標
5.台南市鐵路地下化-改善兩側地區發展障礙,均衡都市發展
6.縣市合併環狀道路路網規劃-外環道路系統、中環道路系統、內環道路系統
7.台86線東西向快速道路-完工後將帶動台南市南區整體發展
8.縣市合併後道路系統馬上可以建設項目-縣市交通瓶頸改善
市府在財政困難下,已最小的支出推動最大的建設,並具備高規格的建設品質,未來以總體觀,立足台南放眼全球,有目標、有經費、有執行力的努力,將大台南建設為科技、文化及生態,三元合一的智慧型都市。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