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養殖漁民在冬季期間,從事養殖應加強防寒措施如下:
一、於魚塭北側搭蓋防風棚,且棚蓋與水面之角度應小於30度,並加強越冬溝之保溫、防寒及加溫等設備。
二、放養數量:因環境、條件、種類而異,越冬溝內之密度以虱目魚在每立方公尺1.3公斤以下為宜。
三、寒流來襲時,儘量避免有驚動魚塭內魚群之行為,例如:投餌、換水及無謂地開關水車。
四、投餌料:在氣溫回升、暖和之日,方可依情況酌投飼料。
五、為避免因擾動水體,致水溫下降。
六、寒流來襲後,浮於水面之魚體須馬上撿除,防止水質惡化。
七、寒流侵襲或停滯時,應注意水溫降低之速度,水溫若低於15℃時,應採緊急措施,如加溫以提高水溫,俾減輕死亡。
陸上魚塭養殖寒害潛勢相關資訊
一、魚種:虱目魚、吳郭魚、鱸魚、石斑魚及白蝦等不耐寒魚類
二、發生月份:每年12月至翌年2月
三、預警時間: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
四、易造成寒害之臨界溫度:氣溫攝氏10度以下連續3天。
五、氣象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低溫特報
六、易發生寒害區域: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縣、臺南市、澎湖縣、宜蘭縣。
七、受寒害之徵狀:魚群之食欲及活動力降低、沈於池底失去平衡,陸續死亡。
八、受寒害之影響:生魚體長停滯及死亡、殘存魚體發生疾病,並易使水質污染,終致造成經濟損失
九、預警發佈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十、預警發佈內容及方法:寒害可能之發生時間、區域、建議寒害防治措施,以及透過電視媒體、廣播、網路等,提醒漁民儘早防範
十一、建議寒害防治措施:
1.建議於魚塭北側搭蓋防風棚,加強越冬溝之保溫、防寒及加溫等設備,另養殖池水在60公分以內之文蛤養殖池混養之虱目魚,必要時規劃儘早採捕,以減少寒害損失。
2.詳細防範措施請依「養殖漁業防寒需知」加強宣導養殖漁民週知。
十二、影響評估:虱目魚、吳郭魚、鱸魚、石斑魚及白蝦等不耐寒魚類,受寒害造成災害,若經評估其情況嚴重,達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之救助標準時,得依法辦理救助。
資料來源:台南縣政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