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敘事
新竹市有豐富的文化資產,無論是有形的古蹟歷史建築、無形的地方文史文獻的研究成果或是悠久的民間信仰習俗的傳承都能經歷百年而不衰。
尤其是舊城區以中正路為軸心,從新竹車站至新竹州廳,再以中山路為軸心從新竹州廳到崧嶺路的新竹神社,殖民政府興建為數可觀的近代公共建築及官舍,從而影響東門街、北門街、西門街、南門街、勝利路、中央路及大同路等商業區洋樓街屋林立,都市呈現多元面貌。充分反映出新竹市都市發展的軌跡與政治權力移轉的歷程,這些建築都是新竹市在近代化過程的重要物證。
然而,古蹟保存需要和時間賽跑並有無法再製的特質,需要具有高度認知的公務員、合宜的制度設計、靈活的運用都市計畫工具、民間積極參與,以及持續從研究、教育、推廣等面向上提升,才能凝聚成一種文化態度並形成力量。
二 .目前面臨的問題
* 保存就是妨礙進步?
八年來新竹市的古蹟保存再利用,嚴重缺乏活力與支持的力量,主要導因於林政則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偏見,誤以為保存就是妨礙進步,在不新增古蹟為核心目標的文化政策下,文化官員樂得輕鬆,採取低度執法的迴避態度,古蹟受到不經意的傷害,猶有甚者,在開發狂熱者粗糙的都市更新政策下,竹塹舊城漸漸失去昔日風華。
* 不動如山的文化官員。
雖然中央政府文化資產保存法規早於2005年積極修法,無論是中央或各縣市政府在文化資產保存的政策推動上不斷推陳出新,唯獨新竹市不動如山,新竹市的古蹟保存績效總是敬陪末座,乏善可陳。
* 資產變負債。
新竹市古蹟歷史建築周邊環就景觀髒亂不堪,例如國定古蹟火車站環境景觀沒有管制計畫,周邊環境雜亂,站前廣場及地下道髒污惡臭、北門街開台進士鄭用錫宅第建築群破落悽涼、新竹神社殘跡更是頹敗殘破,園內作工精緻的日式庭園荒蕪不堪、日治時期桃竹苗第一個公共圖書館–新竹州圖書館,是新竹地區最重要的日治時期文教建築,卻因為人謀不臧,賤賣給新光人壽當作保險公司辦公室、李克承古蹟在文化團體大聲疾呼下,早在95年市政府就承諾保存,到現在仍然沒有看到具體作為,古蹟變成城市裡的失落空間。
* 資產當垃圾。
新竹市的文化資產成為被林政則打入冷宮丟進垃圾桶,文化官員只會奉命行事,敷衍了事,對於古蹟保存毫無使命感。
三. 應該有的作法: 歷史人文與經濟發展並重,開發與保存齊步。
保存古蹟,維持文化景觀是環境最好的穩定劑,完整周延的文化資產保存再發展政策,是協助新竹市成為以「安居」為終極目標的利器。
- 建築遺產唯有獲得公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欣賞才得以繼續生存下去。政府應該率先保存再利用公有古蹟及歷史建築,採取更開放的態度,依個別建築的特色及區位來量身打造其活化再利用方式,從成功的營運經驗出發,才能贏得市民對保存的信心與信賴,以及對城市歷史與先人智慧的尊重。
- 應該盡全力和新光人壽集團協商,早日完成修復再利用,對全體市民開放,為護城河親水公園藍綠帶市民休憩區增添濃厚的人文氣息。
- 積極解決鄭家宅第群容積移轉問題,早日修復再利用,恢復北門地區繁華景象。展現地方仕紳鄭氏家族應有的格局氣度。
- 北門、西門、東門及南門歷史街區再造應由都市發展、古蹟保存、社區總體營造以及商業等主管機關聯手規劃執行,將人文氣息及活絡的商業活動導入舊城區,包含天際線的建物高度管制、舒適的步道、開放空間綠化、休憩交流空間施設等,歷史人文與經濟發展並重,開發與保存齊步。
- 發展有遠見的文化觀光可以從文化景觀開發著手。例如軍事(海軍.空軍)、產業(窯業、玻璃、米粉、貢丸)的保存與再利用是形塑新竹地方特色的利器,應該盡速展開新竹市文化景觀資源的調查,劍及履及的辦理保存再利用,進而發展文化觀光。
- 鼓勵新竹地方學研究。新竹市的文化根底深厚,應該持續深耕新竹地區文史文獻的研究探索,對於有形以及無形文化資產相關文史文獻都應該持續進行採集及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回饋到文化政策以及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上,讓新竹市循著歷史的軌跡有機的成長。
- 推動文化敏感地區景觀維護計畫,對於古蹟、歷史建築、歷史街區、文化景觀地區週邊境景觀修景以及清潔維護,作為文化資產保存的加值型計畫。
文化不只是周周有表演,「週末藝術饗宴」歌舞昇華是林政則的文化官員製造幸福城市的煙幕彈,是破壞文化消費胃口的毒藥。文化不應該只是把兩萬元補助款發出去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文化藝術人才培育,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鼓勵在地文學及藝術家創作,透過豐富的各類文化藝術創作,文化的活力內蘊到整個城市中。因此文化局不應該將表演藝術等同於演藝廳收租單位,美術館等同於畫廊、文化資產等於八大古蹟半日遊、國際玻璃藝術節等於外國作品+本地玻璃市集…….
資料來源:新竹市長參選人劉俊秀競選總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